【检护民生·世界电信日】筑牢电诈“防火墙” 全民反诈“零零欺”!
时间:2024-05-16
来源:第三检察部
作者:刘艳萍
编辑:刘梓诺
录入:刘梓诺
审核:陈晓哲
“世界电信日”前夕,香坊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反诈宣讲进部队 携手共筑防诈网
不久前,在与第四检察部驻所检察室一次沟通交流中了解到,驻看守所武警官兵们大都比较年轻,且由于所处环境相对封闭原因,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了解较少,希望能充分发挥普法宣传的预防警示作用。于是两个部门决定联合为武警官兵送去一场反诈宣讲会。
宣讲会上,检察官围绕当前常见的电诈案件类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讲述真实被骗案例,详细解剖诈骗手段的欺骗性、隐蔽性,深入浅出地释明了“杀猪盘”、网络刷单、网络赌博等多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同时,还根据武警官兵们在婚恋交友、退伍转业时可能遇到的诈骗情形进行了分析讲解,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建议。
当前“两卡”(电话卡、信用卡)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作案工具,犯罪分子使用他人银行卡接收电信诈骗资金,并将涉诈资金在多张银行卡之间流转,从而逃避打击是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惯用伎俩。
“近两年我们在办理电信诈骗案件以及涉‘两卡’犯罪案件过程中时有发现,涉案银行卡套件大多通过寄递方式转运给诈骗团伙使用。”第三检察部检察官王乐乐在走访快递企业时介绍到。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行业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寄递安全防控难度加大,难免会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
针对该情况,第三检察部走访了辖区主要快递企业,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重点围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涉“两卡”案件以案说法,将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惯用手段以及防范措施向在场人员进行了生动讲解,帮助从业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同时,建议寄递物流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切实履行行业主体责任,严格把控寄递审核关。在收寄涉及手机卡、银行卡、U盾等邮件时,应着重核实邮寄人身份以及物品用途,落实实名登记制度,对寄递“两卡”的用户收件人、寄件人名址信息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做到可追溯可查询,从源头上防范利用寄递渠道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方便。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事关家家户户每个人,要让反诈宣传触角延伸至老百姓日常生活。”香坊区检察院党组多次强调,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案例宣传、公开听证、庭审旁听等方式,多元普法共筑反诈防线。
香坊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加强与街镇社区的沟通协作,利用社区工作平台,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共建活动。
“虚拟世界处处是陷阱,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一定要叮嘱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家中有大中专毕业生,准备找工作的孩子,不要轻信高薪资,不要帮助平台刷单等,以免在高薪利诱下上当受骗!”检察官走进社区,通过发放反诈宣传单、播放反诈教育宣传片等方式,向群众讲解当前常见的网络投资理财、兼职刷单等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大家在遇到可疑电话诈骗时不要理睬,不要相信“天下掉馅饼”,更不要贪图小便宜,要保护好个人资料、银行卡、密码等信息。